该介绍下邓禹的西征军了。
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,欲乘衅并关中,而方自事山东,未知所寄,以禹沈深有大度,故授之以西讨之略。
按说远征关中,尤其是要进入更始的核心控制区,怎么也得派出些精兵强将吧,说实话,下面这个阵容怎么都看不出豪华的感觉:
邓禹以韩歆为军师,李文、李春、程虑为祭酒,冯愔为积弩将军,樊崇为骁骑将军,宗歆为车骑将军,邓寻为建威将军,耿欣为赤眉将军,左于为军师将军。
表面上允许邓禹自行挑选副将及以下可以一同出征的人,实际的情况是云台将无一人入选!(令自选偏裨以下可与俱者)
这和关羽的荆州军何其相似:
1、都是独当一面;
2、手下没有很出名的将领;
3、同时要应对两个敌人,邓禹VS赤眉、更始,关羽VS曹操、孙权。
不同的是,关羽打出了令人恐怖的襄樊大捷,一度将曹操逼的狼狈不堪。只可惜关羽没有碰上邓禹的好运气(更始和赤眉互相厮杀)
云台将一个没上,兵力倒是给了不少: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。
问题这些兵不是豪族的私兵就是王爷、郡守的武装,手握兵权的将领真的会把邓禹放在眼里嘛,当时有兵就是王,即便刘秀拿下洛阳,还有相当部分人反了他!
没有足够时间练兵,仓促入关,对邓禹是一个极大的考验。
此外,邓禹是在更始二年追随刘秀去的河北,第二年就要远征关中,期间他更多参与人才选拔、后勤保障、战略决策,军事经验薄弱的他能应付关中的乱局嘛?
从这里也能看出刘秀的战略重点还是在河内、洛阳,去关中纯粹是拉下赤眉的后腿,搅合关中战局。刘秀的算盘是等他拿下洛阳,再率主力横扫关中。
无论如何,出征前的邓禹还是信心满满,虽然他领兵作战的经验不多,但刘秀当初不也是种田出身,这给了邓禹一种他行我也行的感觉!
公元25年(建武元年)正月,邓禹正式出兵,率军翻越太行山,走太行八陉之一的轵关陉,进取河东(禹自箕关将入河东)
更始的河东都尉闭关拒守,邓禹猛攻十日,大破守军,获辎重千余乘。
接着率军包围安邑,安邑作为河东郡治,城防坚固,邓禹围攻数月也毫无办法(建武元年正月,进围安邑,数月未能下)
打不下安邑,邓禹大军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,河内的粮草翻过太行山后还能运来多少?(箕关缴获的那千余乘辎重是多么重要),粮食吃光了,只能从哪里来回哪里去。
邓禹很苦恼,刘玄同样愤怒。
邓禹出兵后,更始在并州的实权人物鲍永竟然按兵不动,想当初这小子来洛阳时态度是多么积极,刘玄见他识时务,才授予其尚书仆射,代行大将军的职权,并允许他持节安抚并州。
现在刘秀起兵造反,甚至敢派兵突袭关中,鲍永为何按兵不动?
如果鲍永从太原出兵,邓腹背受敌的邓禹退回河北都很困难。
鲍永靠不住,只能出动自己的嫡系。安邑被围几个月后,更始第一波援军赶到,大将军樊参率本部从大阳渡河北上进攻邓禹(更始大将军樊参将万人,度大阳欲攻禹)
樊参没啥名气,带的兵也不占优势,被邓禹轻松来了个围点打援,在解县(三国时这里出了一个顶级名将,让曹魏上下发出蜀小国也,名将唯羽的赞叹)全歼(禹遣诸将逆击於解南,大破之,斩参首)
包括邓禹都没想到,解县战役居然成为影响关中战局的重要转折点。
樊参失利后,刘玄紧急调整部署,令沁阳王王匡(新市兵)、襄邑王成丹(下江兵)、抗威将军刘均渡河北上,复攻击禹。
这十万大军原先是为了应对赤眉西进的主力兵团,不可轻动,为啥刘玄要冒风险抽调这支军队呢?
得先介绍下玄汉当时的困境,焦头烂额的刘玄同时要应付三个战场,河内的邓禹,堵在关中门口的赤眉,还有一路是谁呢?
安定郡的方望。
方望曾做过凉州大军阀隗嚣的军师,后来隗嚣被刘玄招安。方望以为更始前途还不可知,坚决阻止,隗嚣不听,方望遂辞谢而去。
这个人的野心很大,投更始他可当不了开国功臣!
隗嚣不中用,他又找来关中豪族,对安陵大族弓林等说:安定公孺子婴是汉平帝的后代,因王莽篡政而没有做汉主,如今天下人皆言,现在人们都说刘氏的嫡传应当受命为帝,我想和你们共同来建立大功,你们看如何("前定安公婴,平帝之嗣,虽王莽篡夺,而尝为汉主。今皆云刘氏真人,当更受命,欲共定大功,何如?)
熟悉的套路、熟悉的配方,和河北人拥立王朗几乎如出一辙!
只是这帮人胆子更大,居然就在刘玄眼皮子底下干这种谋逆大事。方望算盘打的很好,赤眉眼看就要打进关内,刘玄没有余力来顾及他们这个小朝廷。
弓林等人一致赞成,随后赴长安成功将孺子婴运作回来,当即在临泾将草台班子搭建好:孺子婴立为皇帝,方望为丞相,弓林为大司马。
手下有多少人呢?聚合党羽数千人。
乱世过把瘾也好啊。
刘玄大怒,还把我当回事嘛?他将长安剩下的军队都交给丞相李松,前去征讨方望。双相大战,李松轻松获胜,很快就剿灭了这个小朝廷(更始遣李松与讨难将军苏茂等击破,皆斩之)
但是刘玄这波操作实属胆大,王匡北上后,弘农空虚,关外三十万赤眉大军一旦打下弘农,可以直取长安。李松如果来不及回援,后果不堪想象。
兵事岂可儿戏!
刘秀能短时间打下大半江山,只能说对手都弱了点,要是放到东汉末年那个难度级别,光武还能赢得那么轻松嘛?
王匡等人率第二波援军渡河北上,这次邓禹玩不了围点打援那套,对方人数实在太多,反过来把他包了饺子,骁骑将军樊崇战死,邓禹被迫后撤。
随后西征军大营就炸开了锅,会日暮,战罢,军师韩歆及诸将军见兵势已摧,皆劝禹夜去。
敌军势大,咱们还是回河北吧。
在邓禹的坚持下,众人勉强服从命令(邓禹持节有权斩杀不服将令之人)
只是士气低落的汉军能不能顶住王匡接下来的冲击呢?
关键时刻,对手送礼包了。王匡认为转过天来的“甲子”日好,癸亥日不应该妄动刀兵,不吉利。这就给了邓禹宝贵的一天重新整顿兵马(禹因得更理兵勒众)
甲子日,王匡再度发动进攻。这次他还会轻易获胜嘛?
既至营下,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,大破之。
邓禹一顿锣鼓喧鸣,然后一个全军出击,也没有看到什么精妙的战术运用,居然就大败王匡。赢得很轻松,疑点却很多,比如:
1、河北豪族至少还能顶住刘秀多次冲锋而阵型不乱,绿林作为老资格的起义元老,作战经验丰富的他们不至于一战而溃。
2、如果绿林真不经打,之前邓禹帐下诸将被打的失去信心又是怎么回事?
3、王匡(新市兵)、襄邑王成丹(下江兵)轻易逃脱,匡等皆弃军亡走,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、持节中郎将弭疆,皆斩之,后几人才是刘玄真正的心腹?绿林军还想着借刀杀人?
这次大胜虽然击溃了更始主力,扫清入关的通道,但也掩盖了西征军内部很多问题,比如主帅不善用计、打硬仗的意志不足,当真正遇上强敌时,西征军就会迅速崩盘,这点在后面与赤眉的交锋中还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。
邓禹大败王匡后,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:
1、安邑守军破防,迅速举旗投降,河东全郡自此被邓禹控制(遂定河东)
2、弘农方面兵力空虚,无力阻击赤眉,刘玄只能调李松前去堵漏。
聊聊李松。
李松出自南阳宛县李氏,这个家族在更始政权有极大的影响力。李通为大将军,封西平王;李轶为舞阴王;李松为丞相。不是手握重兵的异姓王,就是朝廷里的的辅政重臣。
李轶伙同谋害,其实也可以看做南阳豪族内部(宛县李氏VS蔡阳刘氏)的一场权力斗争;
李松文武兼备,他运筹帷幄率军远征关中,仅用数月便攻克长安,推翻新莽政权。此后,李松力劝刘玄迁都,使其摆脱绿林势力的控制。担任丞相期间,并无恶迹流传,与另一位权臣赵萌形成鲜明对比(以李松为丞相,赵萌为右大司马,共秉内任)
然而更始内部能打又对皇帝忠心的人实在太少,正月刚上陇山平乱,李松接着又要下山奔赴关外,与赤眉决战。短短数月期间,李松不是在打仗,就是在上山、下山、亦或赶路,铁打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这种折腾,疲惫的军队还有多少战力?
一直在关外休整的赤眉此时也全军开拔向西进发,在蓩乡与前来堵漏的李松展开大战。
一方养精蓄锐许久,一方面苦于奔波,战力强悍、加上人数优势,赤眉大败李松,更始军死伤三万余人,进入关中的障碍一扫而空!
赤眉与李松决战的同时,邓禹也从汾阴渡黄河进入夏阳。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领十万(这个数字存疑,哪来那么多兵)大军在衙县阻击邓禹,被邓禹轻松击溃。
赤眉、邓禹两路大军直逼长安,城内人心惶惶。
张卬(新市兵大佬)与诸将商议:赤眉近在 郑、华阴间,旦暮且至。今独有长安,见灭不久,不如勒兵掠城中以自富,转攻 所在,东归南阳,收宛王等兵。事若不集,复入湖池中为盗耳。
看看这说的是什么话!
你是更始朝廷正儿八经分封的异姓王,长安是你们的国都啊,你居然对自己子民下的了手?!
还想收编宛王的兵马,趁火打劫袭击友军!
这是堂堂王爷能说的话嘛?
最后这句彻底暴露其本色,如果事情不成,再入山中做土匪。
这伙绿林兵,要不是有了为首的南阳豪杰加盟,和河北的流民武装没啥区别!
对张卬的意见,申屠建、廖湛都表示赞成,大伙一起进宫打算说服更始帝。
刘玄到底是汉室后裔,哪有皇帝去落草为寇,这件事没得商量,他绝不答应。相反他严令王匡(新市兵)、陈牧(平林兵)、成丹(下江兵)、赵萌(刘玄的岳父)驻兵新丰,继续抵挡赤眉军。
开啥玩笑,要是这点兵都拼光了,还怎么落草为寇?
眼见刘玄不配合,留在长安的将领计划于立秋大祭之时劫持刘玄逃亡南阳。
看看有哪些人参与:
1、新市兵张卬
2、平林兵廖湛
3、南阳系的申屠建
4、就连刘玄一手提拔的亲信胡殷也参与其中
5、凉州派的隗嚣
一句话,刘玄已经被大部分人抛弃了。
结果参与人太多,派系太复杂,导致密谋很快泄露。侍中刘能(这一看就是刘氏宗室,关键时候还是血缘靠得住)探知后,将众人的计划禀报刘玄。
刘玄将计就计,托病不出,召张卬等人入宫。
隗嚣老谋深算,嗅出阴谋的他也宣称有病,剩下那一伙人稀里糊涂就去逼宫了(张卬等没有防备,卬 皆入,将悉诛之)
众人入宫后,刘玄对照名单发现少了隗嚣,他犹豫不决,下令使张卬等四人且待于外庐,想着怎么把隗嚣骗进一起干掉(唯隗嚣不至,更始狐疑)
这种时候还想着打包?有一个干一个啊。
时间一长,张卬四人就警觉了,这小子可是有前科的(杀刘秀大哥),不会下黑手吧?张卯、廖湛等顿时惊出一身冷汗,率先突出皇宫。刘玄反应不及,只能将没跑的申屠建干掉(卬与湛、 殷疑有变,遂突出,独申屠建在,更始斩之)
皇帝与绿林大佬正式翻脸,刘玄派执金吾邓晔去捉拿张卯等人。隗嚣见长安即将大乱,也是逃回天水老家重新当起了土皇帝,张印、廖湛、胡殷等不甘束手就擒,起兵反击邓晔,最后甚至反攻进了皇宫(卬与湛、殷遂勒兵掠东西市。昏时, 烧门入)
双方在宫中大战一夜,结果皇帝打输了。次日一早,刘玄逃到了驻扎新丰的老丈人赵萌那。
吃一堑长一智,这次刘玄学聪明了,新丰其余诸将还不知道长安惊变,就被刘玄召来开会,陈牧(平林兵)、成丹(下江兵)先到,刘玄当场将把二人就地处决。
王匡(新市兵)走得慢,半路上得到消息后紧急召集本部兵马返回长安跟张卬(新市兵)会合。
刘玄随后让李松收编陈牧、成丹的军队,与赵萌合兵一处反攻长安。赤眉还没来,玄汉这边先火并上了,已经有三位王爷死于自己人手里。
连战一个多月,李松能打加上皇帝的威望,终于将王匡等赶出长安,刘玄重回长信宫( 连战月余,匡等败走,更始徙居长信宫)
敌军进逼国都,内部还能打成一片,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。
长安火并的同时,赤眉也在办一件大事,他们要立皇帝了。
大军走到华阴时,谋士方阳对樊崇等人建议:今将军拥百万之众,西向帝城,而无称号,名为群贼,不可以久。不如立宗室,挟义诛伐,以此号令,谁敢不从。
出道八年,终于有个人明白人来提醒你们,你得建立一个政权!不称帝,天下人还是当你们是贼啊(大家有想过没,为啥之前没人劝说呢?)
现在看你势大,来投机而已。
樊崇等人听后觉得有理,于是在三十万大军中开始了皇帝大选拔,老刘家的后代还真是不少,光在赤眉军中,在景王刘章的后代中就找出了七十多个汉室后裔(赤眉也是藏龙卧虎啊,只可惜上层不懂得建设,底下也没人提醒)。
为啥要选刘璋的后代呢?
1、刘章是汉高祖刘邦之孙、齐悼惠王刘肥之子,在吕后死后联合周勃、陈平等诛灭吕氏外戚,拥立汉文帝刘恒,是拨乱反正、维护汉室正统的一块金字招牌。
2、刘章源自齐地,赤眉军亦发自于山东一带,自然支持老乡。
经过摸查排底,选出了血统最纯正的三个人:原西汉故式侯刘萌的两个儿子刘茂和刘盆子以及前朝的西安侯刘孝(及崇等欲立帝,求军中景王后者,得七十余人,唯盆子与茂及前西安侯刘孝最为近属)
那这三人怎么选呢?搞“才艺表演”?论“军中势力”?
赤眉大佬有自己的办法:抽签。
在赤眉所有大佬的见证下(都怕有人弄虚作假)三位候选人依照长幼顺序开始抽签。
闻古天子将兵,称上将军。” 乃书札为符,曰 “上将军”,又以两空札置笥中,遂于郑北设坛场,祠城阳景王,诸三老、从事皆大会陛下,列盆子等三人居中立,以年次探札。盆子最幼,后探得符。
最终刘盆子躺赢大奖,被扶上皇位后,披散头发、 光着脚、穿着破旧衣服(被发徒跣,敝衣赭汗)的刘盆子还是懵圈的状态。
从放牛娃一跃成为皇帝,这场拥立更像是一场闹剧,赤眉的政治短板可见一斑,即便后来 他们能打下长安,这样的政权又何谈建设!
无论如何,借着这次拥立,赤眉大佬总算“转正”了,刘盆子任命(更准确的应该是大佬们自封):徐宣为宰相,樊崇为御史大夫,逢安为左大司马,谢禄为右大司马,诸将皆有封赏。
现在的关中,有三支刘姓皇帝的军队角逐厮杀,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呢?
涨8配资-股票配资查询网-炒股股票开户流程-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