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8年4月,上海出现了一则爆料,称张春桥的妻子文静曾有叛徒的历史。此消息传出后,上海市委组织部门的几位领导便秘密调取了文静的历史档案,想要一探究竟。
得知这一情况后,担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、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南京军区第一政委的张春桥脸色顿时暗淡。他立刻采取行动,将那些擅自调阅文静档案的负责人全部撤职。尽管如此,这件事最终还是被泄露,成为张春桥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1973年9月,邓颖超和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上海。访问期间,邓颖超先后拜访了康平路大院里的王洪文和姚文元家,却唯独没有去张春桥家中。
邓颖超离开后,康平路大院内议论纷纷,甚至连孩子们也受大人的影响,传说着这件事情。敏感的张春桥听闻这些流言,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。为避免更大影响,他迅速将文静从公众视野中撤出,并刻意与她保持距离。同时,张春桥暗中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。
展开剩余89%不久后,王洪文陪同外宾来沪时,利用空闲时间秘密约见了马天水、徐景贤和王秀珍。王洪文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:“春桥同志决定和文静离婚了。这件事他早有打算,但因中央事务繁忙而拖延。最近,他正式向中央提交了报告,已获批准。”
在组织的同意下,张春桥与文静最终办理了离婚手续。事实上,虽然文静有复杂的历史问题,但两人在生活中相处得相当融洽。张春桥喜欢抽烟,文静便陪他一起;他爱喝酒,文静也陪伴左右。工作到深夜时,文静还会吩咐厨师准备夜宵,细心照顾丈夫。
夫妻间生活虽有和谐,婚后共育有四个子女。但据资料显示,张春桥选择离婚,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。离婚后,他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,整个人焕发出神采。虽然两人已离婚,但依然保持一定的联系。
1975年初,中央任命张春桥为总政治部主任,并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,连同邓小平、李先念等人一同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。
进入北京工作后,张春桥决定借助与毛主席夫人江青的关系,进一步靠近毛主席,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。
得知张春桥与江青交往密切,文静心中不安,多次打电话提醒他要小心。张春桥虽然清楚自己冒险,但为政治目标,仍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危险道路,决心成则为王,败则命丧黄泉。
在北京,张春桥政治上风生水起,然而个人生活却孤寂无依,常常独自一人度过漫漫长夜,感情上异常孤独。
1976年2月,在北京召开的会议上,张春桥见到了上海的得力助手马天水、徐景贤和王秀珍。2月26日晚,他特别找三人谈话,临近结束时提出请求,希望他们回上海帮他物色一名秘书。
对此,三人非常重视。徐景贤回到上海后,开始严密筛选,经过一段时间挑选,最终选出了两位能力出众的秘书候选人,整理资料后寄回北京,等待张春桥最终决定。
虽然这两位秘书都是百里挑一的优秀人才,且各有特长,能够胜任秘书工作,但两人都是男性。
3月,徐景贤收到张春桥的亲笔信,信中有两页,内容未写满。第一页用词正式,表明收到材料后认为两位同志在北京可能没有太多实事可做,不如在外面多干些事情。
第二页则是私密内容,写给徐景贤个人。张春桥坦言:“说实话,我需要的不是普通秘书,而是找个伴儿。你了解我的情况,这几年有时想,反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杀头,没必要多想,但有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,又会想起这事。你看,有没有合适的人选?”
他还特别嘱咐:“上一页信可以给其他同志看,这一页阅后请销毁,免得惹出麻烦。”
随后,徐景贤开始秘密观察女性,计划挑选合适人选。此事由于敏感,不能公开进行,拖延了半年多才有所进展。
10月6日,徐景贤终于找到一位合适女性作为张春桥的秘书“伴”,并将照片和资料寄往北京。
然而当天,张春桥被隔离审查。是否见过这位女性秘书的记录未见文字记载,至今无人知晓。
这件事在徐景贤心中留下深刻印记,成为他一生的心结。事后徐曾回忆:“我收到信后,想起1974年王洪文来沪时,谈到张春桥要与文静离婚,因文静有历史问题。我猜这是张的心病,但不知他具体找什么样的人选,想有机会去北京面谈,耽搁了些时间。后来物色了政治背景好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女性,打算征求张的意见,再与女方接洽。9月21日,我见到张,介绍了情况,他只说‘以后再说吧’。10月1日,他突然在我写的关于电影《反击》的信上批了一句,问能否看某单位同志的材料,我便积极准备并于10月6日寄出。”
事实上,尽管中央批准了张春桥离婚,但手续未完善,未对外公开,因此很多人并不知情,连两人结合的历史都鲜有人知晓。
张春桥于1917年2月1日出生于山东巨野的地主官僚家庭,受父亲张开益影响,早年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和日本汉奸。
1932年,尚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的张春桥就从事国民党特务工作,积极参与反共行动,监视抗日和反蒋学生,并密告上级,导致多人被捕受害。
1933年,他与国民党复兴社成员在济南发起成立“华蒂社”,成为复兴社的外围组织,创办《华蒂》月刊,宣传国民党反动思想。
1935年5月,张春桥赴上海从事文化写作,在国民党特务崔万秋指使下,发表多篇攻击鲁迅的文章,配合蒋介石反共行动。
1936年3月15日,他以狄克化名在《大晚报》副刊《火炬》发表《我们要执行自我批评》,猛烈抨击鲁迅。
4月,他参加叛徒宋振鼎组织的假冒共产党“预备党员委员会”,成员多为国民党自首叛徒。
4月16日,鲁迅在《三月的租界》中揭露了张春桥的反革命本质。
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,国共合作。9月,张春桥奉命离沪回济南,参加国民党特务抗日救亡活动。
在济南,特务头子秦启荣指使他潜入八路军根据地,秘密潜伏延安。
1938年1月,张春桥抵达延安,隐瞒身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来在晋察冀解放区担任《晋察冀日报》和《石门日报》主编。
在晋察冀日报任职期间,他结识了文静,原名李淑芳,1916年出生,曾用笔名李若文、李岩。
1943年12月,文静在晋察冀边区被日军俘虏,屈服后成为叛徒,秘密策反抗战部队。
两人因志同道合很快结合,文静隐瞒叛变史,经张春桥安排进入《晋察冀日报》工作。
文静后曾坦言:“这段历史我曾写信告诉张春桥,没有隐瞒。”
1946年,两人结婚,生活融洽。
1949年,张春桥随解放军南下,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《解放日报》副总编辑、社长兼总编辑。
后被市委书记柯庆施提拔,任上海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。
1965年任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,主管宣传文化工作,后任上海市革委会主任、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南京军区第一政委。
任内将文静安排在市革委会办公室,参与联络组工作,享受市委常委待遇,实际担任联络组负责人。
1968年4月,上海有人揭露文静叛徒历史,市委组织部几负责人未报市革委会私自查阅档案,发现问题。
消息传到张春桥,令其颜面尽失,怒不可遏,立即撤掉相关人员职务,并下令将文静档案封存锁闭,力图压制消息。
但事态难以完全掩盖,文静的叛徒身份成为张春桥挥之不去的心病。
张春桥担心影响政治前途,私下多次向文静提出离婚,遭到坚决反对。
12月,他指使手下以广大党员群众名义发表简报,强烈要求将林彪“接班人”身份写进党章。
阴谋得逞后,张春桥松了口气,并推荐林彪亲信王维国、陈励耘为中央候补委员,自言“林彪一定满意”。
在林彪集团支持下,张春桥步入中央高层,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、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。
1976年9月9日,毛主席去世后,张春桥惶惶不安。
他见王洪文秘书肖木,再次提及离婚事宜,要求他们联系马天水、徐景贤等人,尽快促成离婚。
肖木问他为何拖了这么久仍坚持,张春桥断然回答:“必须离,而且越快越好。”
他表示:“我提出离婚,文静和孩子们不理解,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他们好。”
张春桥坦言每日都穿衣睡觉,随时准备面对危险。
10月6日,张春桥被隔离审查。
10月12日,玉泉山政治局会议上,华国锋建议派得力同志赴沪稳局,叶剑英支持苏振华出任上海市委书记。
10月19日,苏振华抵达上海,迅速稳定局势。
会后,徐景贤向苏振华等汇报张春桥找女秘书的事,询问是否公开揭发。
苏振华决定不公开,防止事态扩大。
10月27日,中央改组上海市委,马天水、徐景贤、王秀珍被隔离审查,苏振华任第一书记。
1998年1月,张春桥获保外就医,虽离
发布于:天津市涨8配资-股票配资查询网-炒股股票开户流程-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