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开国上将中,谁的军事道路算是真挺圆满的呢?这个问题基本没啥悬念吧,非许世友莫属。看看他的军旅一路走来,没有太多的遗憾,完整程度在整个军队里也算顶尖,除了杨得志,似乎找不出第二个能比的了。不过,杨得志虽然也算是大将,军衔也挺高,但他把“红”字放到比较局限的地方去了,跟四方面军的淵源没那么深。
许世友在红军时期曾担任过军长,除了他之外,四方面军的上将中,只有王宏坤和陈再道具备这样的经历。
抗战期间,王宏坤曾担任385旅旅长,职位比386旅的副旅长许世友高了半级,但在实际贡献上,许世友的成绩要更突出些。在抗战后期,许世友在山东积极征兵、训练部队,成为胶东根据地的核心领导,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抗战后期,许世友部队里还招了两个兵,一个叫张万年,另一个叫迟浩田,他们俩都后来成了中央军委的副主席。
解放战争时期,能和许世友比的人真不多。1947年,华野划分兵力后,许世友负责在山东地区带领内线主力,他的指挥权跟粟裕其实差不了太多。许世友顶住了国民党军的疯狂猛攻,要知道,要是胶东根据地失了一大半,华东战局就得变得很麻烦了,要不然,华野的部队恐怕得长时间东奔西跑转移战场。可以说,正是许世友撑起了华野的反攻希望,也让战略决战的可能性还维系着。
1948年的济南战役,是由许世友指挥的攻城战,打出了解放战争中的经典战例,差不多把整个山东地区彻底解放了。这场战役结束后,许世友就跑到后方养伤,腿部受了点病,所以之后就没再参与什么大的战斗了。虽然他没能参加淮海和渡江这样的关键战役,但他的威望早已高到那个程度了。建国以后,南京军区的第一任司令员,就是由许世友担任的,这也算是三野的核心“势力范围”。到1956年,福州军区划出,叶飞才有机会成为大军区司令。
许世友担任大军区司令员整整25年,那段时间里,他都身在前线,亲自指挥了红军、抗战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、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,一场都没错过。他性格霸气十足,又不乏巧谋妙计,非常适合一人掌控大局,完全具备当领导的资格。和许世友长期合作的杜平将军,在晚年的回忆录里透露过,毛主席曾经点评过许世友,觉得他不太适合做副手,真正能发挥潜力的,是需要他独立指挥的岗位。
其实在四方面军体系里,不仅开国上将,就算是大将王树声,拿他在实际作战中的表现来说,恐怕也比不过许世友。王树声55年被评为大将,主要是因为他在红军时期担任过方面军副总指挥,那个时候他代表这一派参加了授衔,算是个代表性人物。至于他之后的军事履历和贡献,与许世友相比,显得没那么亮眼。
实际上,能对许世友的地位形成有力挑战的,得数陈锡联上将了。陈锡联是许世友的老搭档,当年许世友担任红四军军长时,陈锡联可是他的直属下属,担任11师的政委。陈锡联的军事能力那真是全方位发展的典范,抗战期间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绩,几乎无人不知,解放战争时,他还担任二野的第3兵团司令员,长时间在老四方面军体系的部队里担任要职。
要说起职业生涯里的战绩连贯性,陈锡联倒是远不及许世友,能在解放战争的那段时间稍微追上一下他的老上司。陈锡联在红军时期的职务不算高,既没参加过抗美援朝,也没有卷入对越自卫反击战,他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时间,也比许世友少了大约4年。
韩先楚上将挺有特色的,他那指挥技术和战术思维,差不多被认为是开国上将当中的顶尖人物。不过说起韩先楚所带领的红25军,因一些历史因素,它在鄂豫皖部队中算是比较特别、偏离常规的,属于一种独立的山头。就算算作四方面军的人,他也是在解放战争那会儿真正崭露头角,并且屡战屡胜的。韩先楚“起步”稍微晚点,抗战期间还经历过一些波折,总体来看,他的地位明显比不上许世友。
提到王宏坤和陈再道这些开国上将,实力上其实比不过一些人。王宏坤的资历算比较老了,和他的堂兄王树声一样,早早就站在了四方面军的重要领导岗位上。到1935年,王宏坤担任红四方面军的副参谋长,不过许世友后来顶替了他的职位,成了红四军的军长。说实话,王宏坤的军事生涯总体表现有点儿起伏不定,这也和他一贯谦让的作风压不到太高位置有关,他参与的关键战役也不多。再说陈再道吧,客观分析的话,他还没法超过陈锡联,更甭提许世友了。
像许世友这位大将,可不能只盯着他某个闪光的瞬间去评价,得看他整个军事生涯的连续性。他之所以能长时间担任高级职务,主要还是因为德才兼备,正是这些优点,让他在解放战争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再说了,许世友在1969年之后连续三次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,这也充分说明了他的实力,没有哪位开国上将能做到这一点,红四方面军里也没有,中央红军里也没有。可以这么说,许司令是真正的“常青树”,厉害得很。
涨8配资-股票配资查询网-炒股股票开户流程-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